古代的嫁妝送什么? 婚姻論財,是宋代婚姻的重要特征。究其根源,在于士族門閥制度的瓦解。門閥制度形成于東漢后期,興盛于魏晉南北朝時期。在門閥制度下,人的社會地位取決于他的家庭門第出身。士族天生就是貴族。他們不與庶族通婚,以保證血統的高貴純潔。唐朝時,科舉制盛行,選官看才學而不再看門第,庶族從而崛起,門閥制度逐漸瓦解。到了宋代,婚姻雖講求門當戶對,但判斷門戶的依據不再是門第,而是地位和財富。在這種社會風氣下,宋代不僅彩禮豐厚,嫁妝則更“豪”。 嫁妝在古代被稱作“奩(lián)產”,“奩”的本意是女子的梳妝盒,其形制是一個帶有蓋子的圓形木盒,里面分成很多盛放化妝品的格子。由于奩是女性專用并且隨身攜帶的東西,古人將其引申為女子的嫁妝,非常形象貼切。 漢朝彩繪龍紋漆奩(藏于安徽博物院)
嫁妝包含了男方家的彩禮,所以數量一定會超過彩禮。在宋代,嫁妝通常會是彩禮的兩倍。南宋呂祖謙所訂《宗法條目》就規定:“嫁女費用一百貫,娶婦五十貫,嫁資倍于娶費?!边@就以家族法規的形式確定了嫁妝要高于彩禮一倍的原則。如果是豪門富家女,嫁妝會更豐厚。 厚嫁之風在今天的閩南地區依舊盛行,陪嫁物常常有豪車、商鋪、黃金,以及動輒百萬的現金。這種厚嫁風氣可能沿自宋朝。根據南宋《夢粱錄》記載,嫁妝的基本內容包括“房奩、首飾、金銀、珠翠、寶器、動用、帳幔等物,及隨嫁田土、屋業、田園等”??梢钥闯?,嫁妝不僅有金銀細軟,還有生活器具,以及不動產,難怪蘇轍含淚寫下“破家嫁女”呢!
如此豐厚的嫁妝,婚后歸妻子私有嗎? 傳統的倫理道德中,并不提倡女子有私產?!抖Y記·內則》就說:“子婦無私貨,無私蓄,無私器?!钡窃诂F實中,丈夫一般不會動用妻子的奩產,即便萬不得已需要用奩產渡過難關,也會征求妻子的同意。宋代詞人葉夢得,為了給妹妹籌辦嫁妝而向朋友借貸。他的妻子得知后,主動拿出奩產給丈夫用。丈夫寧可借錢,也不愿動用妻子的奩產,一來說明奩產的實際支配權歸妻子所有;二來說明古代男子是比較“要臉”的。 如果妻子死了,奩產將歸給丈夫?!端涡探y》明確規定:“妻雖亡沒,所有資財及奴婢,妻家并不得追理?!倍绻赖氖钦煞?,奩產如何處置呢?妻子若能為丈夫守節留在夫家,奩產連同丈夫的財產,都歸妻子所有,這實際上是鼓勵女子守節。那如果妻子改嫁或者回娘家歸宗呢?在《名公書判清明集》里就有這樣一個判例:丈夫徐氏去世,妻子陳氏要帶走奩產,夫家不允,雙方鬧到了官府。官府認為:如果夫妻倆沒有子女,妻子在喪夫后帶走奩產是可以的;但他們已經有四個子女了,奩產就該分給子女,不能由妻子帶走。從這個判例可以看出,妻子是否能帶走奩產,取決于有無子女,這實際上是對子女的一種保護。
看到這里,肯定會有朋友好奇: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,還能分清楚哪些是奩產嗎? 還真能。古人結婚前,男女雙方會交換一份重要的文書——定帖,上面會寫明男女本人及各自家庭的詳細情況。女方的定帖上除了個人基本信息,還要寫清陪嫁奩產的種類和數量,這相當于做婚前財產公證。如果今后出現財產糾紛,就以當年的定帖作為奩產確認的依據??磥?,古人早就知道婚前要留一手。
文字參考:《古代人的日常生活》 本平臺用于文化交流,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的信息,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和首發媒介所有,若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告知我們,我們將做相關處理,其他平臺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。
Copyright ? 2012-2025 北京華源彤達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215616號-6 技術支持:網站托管基地